四川體育單招培訓機構
目前的高考制度還是相對比較公平、合理的,雖然它也很多弊端。但我們要“適應我們不能改變的,改變我們能改變的”。要知道高考是一般人家孩子實現(xiàn)今后自己的夢想或實現(xiàn)自己想擁有的生活目標而學習要跨過的“坎”。
綜合分錄取原則已成主流,文化課成績成為你上大學的最后保障!
記得2019志愿填報時,有家長說過,“怎么大多數院校都用綜合分錄取了”那2020年情況是怎么樣?文化線還有可能提高嗎?
首先,教育部在《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》中明確要求提高藝術類本科文化控制線。
其次,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模式的省份中,除、海南、陜西(部分批次)、貴州等采用專業(yè)分投檔的個別省份外,絕大多數省份均采用綜合分平行志愿進行投檔。
而在實行非平行志愿投檔的省份,按照各高校自己的規(guī)則進行錄取。而這些高校絕大多數按綜合分投檔和錄取,極少數按專業(yè)分或文化分投檔與錄取。
平行志愿錄取的實施,很大一方面是錄取原則的統(tǒng)一,自2018開始,很多省市地區(qū)實現(xiàn)平行志愿錄取,改的就是統(tǒng)一的錄取方式,比如藝考改革風向標的山東生,2018年的改革,聯(lián)考類院校錄取原則統(tǒng)一是:美術類專業(yè)按專業(yè)成績占70%,文化成績占單招培訓30%,折算形成綜合分(綜合分=專業(yè)成績×750÷300×70%+文化成績×30%),折合成750滿分制。
綜合分錄取原則已經成為主流。
但是有個問題:綜合分錄取和文化比重增加有什么關系呢?
答: ①綜合分錄取的解釋是,文化和專業(yè)以各種比例相加,文化分至少占30%,甚至有個別省份文化分占比超過專業(yè)分(如江蘇、湖北)。
②專業(yè)的滿分一般是300分,但是文化的滿分是750分。所以專業(yè)分差出來50分已經很困難了,但是文化分相差100分很正常。另外,高考是最后考的,在統(tǒng)考、??际Ю那闆r下。
文化課成績,可能會成為你上大學的最后保障!
有的考生可能會說,我努力學習專業(yè)一樣也可以考上大學,這么說也可能,但是每年聯(lián)考閱卷的比例,高分考生是大家所能看到的,這個比例不會增加,校考閱卷也是如此。
能夠站到金字塔頂端的又會有多少人呢?對于大部分考生還是需要重視文化課的學習的。這個是一種趨勢,每年都會有學校改變錄取原則,每年的文化錄取分數都會上升。小伙伴們提前準備。希望小伙伴們在專業(yè)沖刺的同時,不要忽視文化的學習~
另外,藝考生中的文化大神越來越多了,近兩年,500+以上的文化分并不少見,而且會越來越多的。
另外,2020年藝術校考仍然會減少,美術??几卿J減到不足40所。相信大部分考生在聯(lián)考結束之后,就會回歸文化復習。
高考數學知識點:軌跡方程的求解
符合一定條件的動點所形成的圖形,或者說,符合一定條件的點的全體所組成的集合,叫做滿足該條件的點的軌跡.
軌跡,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:凡在軌跡上的點都符合給定的條件,這叫做軌跡的純粹性(也叫做必要性);凡不在軌跡上的點都不符合給定的條件,也就是符合給定條件的點必在軌跡上,這叫做軌跡的完備性(也叫做充分性).
【軌跡方程】就是與幾何軌跡對應的代數描述。
一、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
⒈建立適當的坐標系,設出動點M的坐標;
⒉寫出點M的集合;
⒊列出方程=0;
⒋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;
⒌檢驗。
二、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: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,常用的有直譯法、定義法、相關點法、參數法和交軌法等。
⒈直譯法: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,整理化簡后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,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。
⒉定義法: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,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,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。
⒊相關點法:用動點Q的坐標x,y表示相關點P的坐標x0、y0,然后代入點P的坐標(x0,y0)所滿足的曲線方程,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,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。
⒋參數法:當動點坐標x、y之間的直接關系難以找到時,往往先尋找x、y與某一變數t的關系,得再消去參變數t,得到方程,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,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參數法。
⒌交軌法: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參數消去,得到不含參數的方程,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,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。
*直譯法: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
①建系——建立適當的坐標系;
②設點——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(x,y);
③列式——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系式;
④代換——依條件的特點,選用距離公式、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于X,Y的方程式,并化簡;
⑤證明——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。
視頻解析:軌跡方程的求解(1) (2) (3) (4)
最新高考數學復習方法
數學高考試卷得分67分轉化為標準分就是500多分啊!同學們,只要你努力都一定可以達到。90分轉化標準分600多分,120分轉化標準分700多分,138分轉化標準分800多分。
大家都應有自己的目標,只要目標恰當,努力學習,一定都能實現(xiàn)。
具體學習計劃怎樣制定呢?
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,每天至少有多少時間學習數學?數學練習多長時間完成?每周是否能完成一套數學試題?
做到每天小計劃,詳細到看多少頁書,做多少道題,復習到哪一頁。
每周、每月中計劃,詳細到完成多少套試卷,復習到哪一章節(jié),月考復習怎樣安排,月考成績目標的制定。
圍繞目標制定大計劃,不做無目標無計劃的學習。
三、高三復習的基本要求
在復習中,要注意基本概念、基本公式、基本定律和法則的辯析比較和靈活運用,做到理解、綜合、創(chuàng)新。
所謂“理解”,就是力求對中學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局部到整體,從微觀到宏觀,從具體到抽象等多角度、多層次、全方位地融會貫通,有意識地培養(yǎng)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、綜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。
對于定義、定理、公式的復習,應做到:弄清來龍去脈、條件,溝通相互關系,掌握推證過程,注意表達形式,歸納記憶方法,明確主要用途、并明確使用此定理的注意事項、逆用、變形使用公式等等。
所謂“綜合”,是指將不同學科、不同單元、不同年級、不同時間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去粗存精、由表及里、由淺入深的提煉加工,建立知識之間的縱橫聯(lián)系,使知識系統(tǒng)化、條理化、網絡化,便于記憶,便于儲存,便于提取和應用。注重新舊知識的聯(lián)系,眼光放在知識交匯點上.
所謂“創(chuàng)新”,是指在融會貫通基礎知識后,在解題過程中所表現(xiàn)出來的靈活性、獨創(chuàng)性、簡捷性、批判性和深刻性。創(chuàng)新能力不僅表現(xiàn)在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去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,更重要的是發(fā)現(xiàn)新問題,拓寬和深化所學的知識領域,不斷增強自己的應變能力。如理解一個概念的多種,對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(即一題多解),對具有共性的問題總結解題規(guī)律(即多題一解),發(fā)現(xiàn)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等,即反思與“品味” 。
隨時利用錯題本,有問題隨時解決很多同學遇到錯題不愿意問老師,只是自己在那兒研究,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沒有成效,自己獨立思考固然重要,但是你用的時間和你所得的收獲不成正比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你做錯的題除了因為粗心,對知識點的遺忘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學過的內容不夠掌握,因此就更需要及時請教老師,對癥下藥,更好地掌握知識點。如果你只是將自己所犯的錯誤寫在錯題本上,不去解決,那也只是對資源和時間的浪費,沒有任何實際意義。。
我的心跳逐漸變慢,我的呼吸微弱無力。我感覺到自己也不能控制自己,生命之火即將熄滅。
我輕輕倒在地上,山川為之一顫。而太陽,仍在空中發(fā)出炫目的光芒。
太陽啊,謝謝你。我閉上雙眼,突然明白:我追趕的其實是心中的太陽。生命中的幸福,就在我追趕的過程中,我的生命,充實豐富。
追趕,就是生命的體現(xiàn)。 (2005年高考湖南一考生《夸父追日》)
文章采用一字立骨之法,全文圍繞一個“追”字某篇。開頭寫夸父超越神靈,追趕太陽的宏偉抱負
中間寫追趕過程,結尾寫追趕的“失敗”,并借此升華文章的主題,賦予“追”以哲學的內涵,即追趕心中的太陽,豐富生命,充實人生。
結尾與開頭的呼應,也是畫龍點睛的妙筆。